|
俞雷
|
俞雷:俞雷:曾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玛氏中国、欧莱雅中国,现任帅康集团浙◆江康纳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有着10多年丰富的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是中国知名的营销专家和财经作家,《销售与市场》杂志专家团成员。俞雷著有《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逃离外企》、《公司名利场》、《追寻商业▃中国》等书,并曾为FT中文网、《21世纪经济报道》、《销售与市场》、《浙商》等知名财经媒体撰写专栏文章。
|
查看俞雷详细々介绍 浏览俞雷所有文章 进入 |
文库内有作者 “俞雷” 的文章共 136 篇。
更多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变革的痛点源于互联网思维
(俞雷,《执行官》,2014-08-08)
|
现今奉“互联网思维”为灵丹妙药的公司,大多却沉溺◥于战术的炫技却忽略了消费者。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成功,背后实则有大数据作为支︼撑,他们也懂得通过大数据的捞取与分析,理解消者的价值取向与偏好。而大多数传统公司却缺乏这种大数据的能力,只是学会∩了形,未?... ... (阅读: 1009,评分: 9.00分/1人,行业: 其它)
|
淘宝:传统零售掘墓人
(俞雷,中国营销传播网,2010-08-16)
|
仿佛一夜之间,年轻的中国人都已经习惯了在网上购物,无论是↑作为最大网购平台的淘宝,还是京东商城这样的垂直B2C网站,或是凡客诚品这样的品牌型B2C网站。它→们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也对未来的渠道进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 5327,评分: 9.88分/8人,行业: IT/互联网)
|
世博营销什∏么?
(俞雷,中国营销传播网,2010-07-09)
|
作为耗费奥运会至少2倍投资的上↙海世博会,无疑是最近最为牵动中国人神经的大事件。如同2008奥运之年中国谈论的主题是大国崛起一样,世博之年,中国人可能∑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应该通过世「博会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中国——一个已经崛起的中国——的价值观。 (阅读: 5671,评分: 8.87分/8人,行业: 会展)
|
互联㊣ 网时代广告与推广趋势
(俞雷,中国营销传播网,2010-04-09)
|
而无论是传统的品牌商,或是就打算在网络上销售产品的“网商”,对大家而言,都在迎接一个新的起点,这个起点通向互联网广告的时代,罕有前例可循,唯一的方式就是实践、思考、提高、再实践,为新一代的消☉费者重塑自己全新的品牌。 (阅读: 6041,评分: 9.08分/11人,行业: IT/互联网)
|
B2C:分销依然◆为王
(俞雷,中国营销传播网,2010-01-29)
|
B2C的发展,给传统的市场营销人士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在这个新渠道中,分销管理依然十分重要,而网络与线下渠道的融合⌒、价格管理,依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阅读: 8113,评分: 9.20分/24人,行业: IT/互联网)
|
思维的困惑--中国企业互联网转型中的障碍
(俞雷,中国营销传播网,2009-12-31)
|
2009年各种B2C企业风起云涌。与以往不同的是,B2C不再是互联网企业的单兵作战或是玩一些概念,随着传统企业的不断加入,B2C已经出现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种种迹象显示,这将是改ζ 变企业未来命运的一次重大机遇。
麦肯锡今年9月的一篇研究文章表明,尽管在过去 ... ... (阅读: 7999,评分: 7.33分/6人,行业: IT/互联网)
|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
(俞雷、赵魁,中国营销传播网,2009-06-12)
|
互联网营销,这个本身就模糊不清的概念眼√下正在愈来愈成为一个热门。金融危机之下,以前单纯做外贸的诸多制造商也开始藉由互联网来拓展他们的国内市场。B2C的迅速崛起,阿里巴巴国内交易产品以及百度付费搜索产品的热销,也无一不显示出此种端倪。 (阅读: 7256,评分: 8.20分/10人,行业: IT/互联网)
|
《追寻商业中国》:20年前的中国外企
(俞雷,中国营销传播网,2009-04-30)
|
1989年,美国可口可乐的合资企业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成立两年了,有50名美国人为它工作,销售这里生产的可口可乐、芬达、雪碧汽水和申美的国内品牌雪菲力。在上海,他们的︾业绩不俗。 (阅读: 2875,评分: 9.20分/30人,行业: 其它)
|
公司叛徒
(俞雷,中国营销传播网,2007-09-30)
|
我认识的一位老板最大的〗爱好就是讽刺那些离开他公司的人。在他眼中,离开他的人几々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不是薪水微薄,就是处境落寞得不到重用。
当然,他的意思无非是说,在他那温♀柔怀抱保护下,才是这些人真正的职场归宿。但如果真如他所言ㄨ,我们倒也可以 ... ... (阅读: 13248,评分: 6.73分/87人,行业: 其它)
|
失去宗庆后的达能,所要到的不过是一个空壳品牌
(俞雷,中国营销传播网,2007-06-01)
|
炒得沸沸扬扬的娃哈哈达能事件,背后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从根本上讲,娃哈哈当年引进外资是非常无奈之举,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能支持娃哈哈这样▲的自由企业发展,如果中国的银行能支持当年资金短缺的♀娃哈哈,就根本不会有今天和达能的争执。从事情本身上来看?... ... (阅读: 12557,评分: 7.90分/85人,行业: 食品/饮料)
|
更多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本站相关资◥源:
文章
动态
搜索相关站点『:
中文Yahoo
Google
新浪
Altavista
网易
|